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,以袍为贵。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。它们的基本样式,以大袖为多,袖口有明显的收敛,领、袖都饰有花边。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,大多裁成鸡心式,穿时露出内衣。袍服下摆,常打一排密裥,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。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,不论文武职别都可穿着。这种服装只是一种外衣,凡穿这样的服装,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。
隋唐时期的服饰
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,无论是人们的思想,还是物质的生产,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。唐朝服饰的图案,改变了以往那种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,用真实的花、草、鱼、虫进行写生,但传统的龙、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,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。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、丰满、肥壮的艺术风格。
圆领窄袖袍衫为唐朝官吏的主要服饰,其颜色曾有规定:凡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;五品以上,为绯色;六品、七品为绿色;八品、九品为青色。以后稍有变更。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,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。
明朝时期的服饰
明朝服饰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,在经过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,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,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。明代许多男子流行的发式都是明太祖首创的。明装与唐装相比,衣裙的比例明显倒置,唐装上衣短下裳长,明装逐渐拉长上装,缩短露裙的长度。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。
清朝时期的服饰
满族的旗装,外轮廓呈长方形,马鞍形领掩颊护面,衣服上下不取腰身,衫不露外,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,假袖二至三幅,马蹄袖盖手,镇滚工艺装饰,衣外加衣,增加坎肩或马褂。其造型完整严谨,呈封闭式盒状体,因此形象肃穆庄重,清高不凡,独树一帜,突破了几干年来飘逸的塔形衣冠,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形象记忆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